第四讲:该说说中医的脉了

文章类别: 
心领神会

上一讲我们讲了全面辩证是中医的基石。比如,我们通过局部辩证知道患者需要麻黄系列的汤剂,但是如果患者血虚(贫血、月经期、失血等)、有心脏疾病等等,我们会说“等等”!要么加味、要么换药,因为中医治疗绝不会以损害其它功能为代价,就是说,一个中医生开出的方子一定要兼顾患者身体各方机能的现状和承受力。

这是与西医的巨大差别。西医将疾病分成各种科室,一科的用药很容易造成其它科的问题。这对病人是痛苦的,但是对其它科室来说,又何不是一种创收的来源呢!但是对中医生和学习中医的人来说,你必须考虑全局,对患者的仁心就是对中医的敬畏、对经典和所有中医前辈的尊重。所以,我们也希望患者能够对中医生的仁心心怀感激。

今天我们来讲讲中医的脉。

脉神不神奇?你看影视上搭脉可以判断性别、用线牵脉可以诊脉的镜头,是不是让你很崇拜?可是,男女之手形本身就有差别,看手就可以了,何必再通过诊脉呢?搭线诊脉,你是唬我没有常识吗?你的线绑在什么位置、是不是一直没有压力地贴在皮肤上,线能够将脉动的波形完整无损地传播到另一头吗?这些神话般的镜头,真是对中医的捧杀!即使世界上真有如此神人,但是我们平常人是达不到的,所以不信也罢!这是第一点,摒弃脉的神话。

我们一直强调说,中医就是要聆听身体的语言,是我们正常人都可以掌握的科学和技能。脉也是如此。

第二点,我们要讲讲脉究竟是什么。

脉是心脏搏动的反应。心脏跳一次,动脉的血喷发一次,并传递到动脉各个地方,我们感受到的脉跳就是心脏的跳动速度。所以,只要是动脉,如果你能够感触到,都会感受到脉的跳动;而且,脉动的速度是一样的。可能此时马上有人说,不对啊!不是经常看到左右脉的速度不一样啊,还有寸关尺的速度也有不同呢!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理论逻辑没有问题,事实又是不容否认的,那只有从解释里寻找根源。比如一个极端情况,一手有脉,另一个手几乎摸不到脉跳。假如我们排除摸脉的手法问题、也排除无脉的手的脉的位置太深摸不着的问题,这会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会认为该患者的血液搏动力量太弱、太少,以至于血液流到无脉的手时,分配得太少了。此时我们会更加关注患者是否有其他半身的症状、气血功能的缺失等等。所以,我们要相信理论、尊重事实,从差别中进行辩证。

脉经过寸关尺的时候,它本身的位置决定了我们的手要按多深才能接触到。通常来讲,寸的位置脉比较接近于皮肤,而尺的位置则靠里一些,所以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的尺是比较沉的。有人说,我的尺脉向下还能摸到,说明什么?说明你的动脉在运行啊!当我们的寸关尺的位置有变化时,就又给了我们辩证的指导。比如,感冒的时候,脉会离皮肤更近,因为风寒裹束血管、而内热发散不出去又增加血液流动的力量,所以我们会感受到浮脉,这是生物物理学的概念。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用我们学过的物理及中医气血理论理解一下各种脉的背后原因。很有意思的。

第三点,我们说说脉在整个问诊中究竟有多大作用。

脉告诉我们最大的信息是体内气血运行的平衡状态。很多人推崇脉诊,中医学中对各种脉形也起了很多名字,芤脉、滑脉、濡脉、革脉等等,已经形成了体系。但是,说实话,真的不容易掌握。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中医人是仅仅凭脉进行诊断的。听说很多中医生摸摸脉就是装装样子,怕人说连脉都不会摸还做中医啊!所以,假如今天一个中医生告诉我他摸到了濡脉,我恐怕不太会轻易相信,因为这里的变数太大了。所幸的是,在我们的问诊中,脉只是一项,我们的重点是症状的规律。在《伤寒论》《金匮》中,我们也只需要基本的脉诊。我们认为,了解各种脉跳背后的基本原因比这些名称要重要得多。

所以我们既要破除脉的迷思,又要掌握脉的精髓。

第四点,测脉的简化

在“听得懂的中医”系列中,我们力求将中医理论用大家能够感受到的语言表达出来。脉也是一样的。

在我们收到的问诊单中,不少人都会写上“不会诊脉”。有一个会员发短信说,被要求自己测脉吓坏了。

“我不会啊…我能行吗….我测得对吗…”

你可以的,你一定可以的,你真的是可以的!

要让中医走进寻常百姓家,必须征服测脉的畏惧心理。我们将脉分成三个方面去描述:

  • 脉的位置:就是离皮肤的位置。怎么测呢?就是手指需要多少力度才可以感受到脉的跳动;
  • 脉的大小:就是脉管的大小;
  • 脉跳动的力度:脉弹到你的手指的力度

这三个方面基本涵盖了脉的形态。比如,玄脉就是脉细而有力。而你只需要从这三个方面报告脉的跳动。不需要去翻译,因为翻译是我们的责任。

第五点,请你担当我的手

现在,请你担当我的手。准备好了吗?

所以第一件事,伸出你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对他们说“辛苦你们了”。感性的人此刻可以亲吻你的手指,因为它们将代替你、代替我去探测重要情报。道不远却任重矣!

第二件事,找到最佳的手指的对应。我需要你同时将你的左右手三个指头放在患者的左右脉上,对,是同时,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左右程度的不同。

如果自测,那就只能分别左右手互测了。比如你左手测右手:

  • 左、右手手心向上
  • 左手从右手的下面绕过来到右手脉的位置
  • 左手的食指搭在右手的寸上,中指在关上,无名指在尺上

这样的方式让你的手指无论是自测还是帮别人测,手指感受的位置是一样的,有助于保持各手指的敏感度。

第三件事,手指的姿势。我们要用最敏感的部位去测。一定要用指腹的拐弯处。你如果学过钢琴,就是那个落琴键的地方。学生如果手指平平地去弹,老师就会告诉你将手指竖一点起来,因为那个地方最敏感。我们就用这个位置去测脉。你也可以感受一下这个位置是不是最容易感受到脉跳。

第四件事,是测脉的时间。中医古书上要求你在患者刚醒来的那一个时间测。但是这很不现实,其实也没有必要。但是,你不要在患者激动的时候、吃火锅辣得满头是汗的时候、跑步气喘吁吁的时候、睡着的时候等等测,那都是不是正常情况下的脉跳。正确的测脉时间是你平静的时候。你如果到我们诊所问诊,我们会先询问你的症状,最后测脉,因为这时候你是最平静的时候。

第五件事,是熟悉你的脉跳。如果你是第一次测脉,建议你要做一些功课。比如,将家人、同事的手拉过来摸摸看。人家问,你懂中医啊?你就莞尔一笑,无伤大雅的神秘也是一种乐趣。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情况下摸摸自己的脉。这样的练习是让你感受到各种脉的不同,因为我们很多脉的描述是相对的。所以你预先练习得越多,就越能够捕捉脉的真实状态。比如一个胖的人,你可能很难摸到他的浮脉,因为肌肉太厚,而一个非常瘦的人,很容易摸到浮脉。我们在用脉的状态进行辩证的时候,要考虑患者的物理情况。

如果你担心你的手指不敏感,那真是多虑了!女孩子照照镜子能发现常人不易察觉的细微变化,比测脉困难多了。男人生意场上通过客户的面部表情判断局势,比脉复杂啊!父母对孩子的各种变化了如指掌,测脉真是小菜一碟呢!

第六件事,就是阅读《如何测脉》。这里我们详细论述了如何从上述的三个方面感受脉的变化。

可能有人说,你还没有脉数脉迟呢!嗨!你测量一下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就好了。一息二至是中医生测脉的时候用的。如果你感觉到脉跳速度不均匀,要报告给我们。小孩子的脉比成人要快,小宝宝的更快,是正常的。

关于脉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对脉了解得越深,就越能打破脉的迷思。记住,我们不追求任何神话的形式,只着眼于聆听患者的身体语言(包括脉)、做最有利于患者的建议。这是我们每个中医人必须坚守的底线

接下来,我们就期待在你的问诊单中的脉诊部分相见!

下一讲的内容,我们从几个问题开始:

假如同样的病情,给不同的中医专家看,给的处方会不会一样?如果不同,谁错了?假如同样的病情,在不同时间给同一个医生看,两次的处方会不会一致?

这几个问题让大家先思考,想一想为什么。

 


点击加入QQ群,我们会经常在这里分享对大家有帮助的信息:

目前 用户二群 172377202 、用户三群 175019433、用户四群 337400275 均可自由加入(用户一群已满)。
各用户群是一样的,请不要、不要重复加入

家慧中医学术群163909875,在职或退休中医生、正规中医学院学生、中医学院老师、中药剂师(需要身份认证)

申请入群被拒的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2   www.jh816.com   All right reserved   家慧中医版权所有